https://docs.google.com/open?id=0B9sTRjHP2R-Yd0tNdGdELURsdEE
快樂並不在於有與非有
而是在於珍惜與知足
人生時時刻刻都是新的體驗
懂得體會當下的感受
原來,快樂就是那麼簡單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日日是好日,
人人是好人,
事事是好事。
《忙得快樂累得歡喜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所謂「逆向思考」
並不等於逆來順受或隨波逐流
而是清清楚楚地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
勇於面對,歡喜接受,盡心盡力處理
然後,放下一切的結果
不管過程圓滿與否
心無罣礙,隨意自在
《法鼓晨音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沒有什麼不公平、不合理的
只要自己心平氣和
生活便能快樂一些
《如何化解仇恨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真正的快樂
在於珍惜我們每一個念頭與行為
《人間世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
即使正在受苦,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
因為對他來說,已沒有苦難這回事
能不以苦難為苦難,這就是真正的滅苦
因此,消極的出世
並不能帶來真實的快樂
只有積極的知苦、體會苦,從苦難中成長
才可以真正的離苦得樂
《快樂自己決定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沒有閒事掛在心頭
就是過著人間賞心樂事的時光
《聖嚴說禪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好人不寂寞
善人最快樂
時時處處助人利己
時時處處你最幸福
《四眾佛子共勉語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擁有健全的人品、健康的身體、愉快的心境
才是人生的資本
《禪門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盡心盡力的做
但是成事在因緣
經過努力以後
不管是得是失,不論好壞成敗
心中都已經不再計較,也沒有任何負擔
這才叫做「放下」
《大法鼓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要以平等的慈悲心關懷他人
要以無我的無慧心出離煩惱
如果能夠學習著運用這些觀念和方法
就會享受到心無罣礙,解脫自在
忙也自在、閒也自在
好也自在、壞也自在
富也自在、貧也自在
《空花水月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不要貪求好現象
也不要討厭壞境界
只有不忮不求,才能無欠無餘
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
《快樂自己決定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平常心就是最自在、最愉快的心
《法鼓鐘聲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遇到煩惱
要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
不自找煩惱,就是智慧
有煩惱的時候
不要把它當成困擾,就沒有煩惱
《福慧自在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看到了只是看到
聽到了只是聽到
而不產生好惡
因為心裡有了好惡的分別
就會有執著
喜愛的就想佔有
討厭的就會排斥
患得患失,煩惱就來了
《人行道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事情發生了
能夠處理的就處理
不能處理的就接受
然後暫且放下來
待因緣際會時再處理
這就是智慧
《是非要溫柔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佛法教導我們
時時觀察自己微細的念頭
不要被自己蒙蔽
不論外在的境界如何變化
情緒都不會受到牽動
那麼,就可以斷除煩惱了
《人行道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煩惱是自己的
如果感覺到這個環境有煩惱、有問題
應該先檢討自己
不要責怪他人,埋怨環境
《佛法妙錦囊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
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、事、物
因為,他們是在幫助你修行
《禪與悟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來自外在的幫助
只能暫時解決自己的問題
而不能穿透問題的根源真正解決問題
基本的方法
其實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
就是仰賴自己
透過修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
《禪的智慧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錯把無常當做永恆
不希望接受無常的事實
煩惱就會出現
《老得有智慧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煩惱來時,不要害怕,不要討厭
讓它煩去,自己不煩
久而久之,煩惱會愈來愈少
《聖嚴法師法鼓集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智慧生於煩惱而用於煩惱
《禪與悟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不要跟他人比高比低
只要無愧於心地盡心盡力
《禪門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何把心放鬆
簡單地說
好事不強求
壞事不拒絕
《禪的體驗‧禪的開示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生活的壓力
是由自我與環境的對立所造成
家庭生計的壓力
是由經濟收支不能平衡所造成
工作的壓力
是因個人稟賦及缺乏安全感所造成
如果能不受外在正面或負面現象的影響
心理壓力自然消失
若能加上樂天知命的修養
不論遇到順境和逆境,都能淡化與美化
《禪門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把工作當成是一種奉獻的機會
是一種藝術的把玩
是一種生命的欣賞
就能在輕鬆的身心狀態下把工作做好
《人間世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自己的人力、物力、條件和情況
調整自己的腳步
心理上沒有壓力
只是努力
《放下壓力吧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享受工作,享受生活
感覺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
那就不會緊張
也就沒有壓力了
《忙得快樂累得歡喜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些人不僅擔心已經發生過的問題
對於還沒有發生的事也莫名地擔憂著:
結果這也擔心、那也擔心
讓自己陷入永無止境的憂慮中
這些都是杞人憂天的錯誤想法
世間本是無常、多變的
凡事只要因應得當
問題便能迎刃而解
《人間世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沒有負擔是最舒服的事
人只要有期待,就有負擔
只要想排斥,也是負擔
所以面對生活應該要不期待也不排斥
隨時練習放下、放鬆
《智慧一○○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提起之後必須放下
才會隨順因緣
舒卷自如
能大能小,自由自在
《禪的世界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滅少壓力的辦法很簡單
少一點得失心
多一點自知之明
然後在確定方向之後
要能夠全力以赴
《是非要溫柔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頭腦休息
可輕鬆面對煩躁的狀況
放開心胸
靜觀世間萬象
壓力便找不到自己
《人間世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「需要」的東西不多
但「想要」的東西太多
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、緊張
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壓迫感
《是非要溫柔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有也足,無也足
多也足,少也足
好也滿足,不好也滿足
這是一種內心自求
安樂、穩定、自在的最好方法
《知足最滿足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物質的貪求是沒有止境的
已經有了的,希望多一點
多了又希望更多,永無滿足
就像是口渴的人喝鹽水一樣
愈喝愈渴,愈渴愈喝,最後變成死路一條
物質生活不能沒有,但要適可而止
要知足、惜福,就會滿足快樂
《聖嚴法師心靈環保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少欲知足
就不會有強烈的欲望而貪得無厭
就能夠安自己的心了
《平安的人間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知足不是懈怠懶惰、不事生產
而是安於自己能得到的和所得到的
並且常常有餘裕分享給他人
《智慧一○○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少欲、知足是對自己而說
惜福、培福則是對已經擁有的
要盡量愛惜、不要浪費
《聖嚴法師與人文對話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少欲的人,其心坦蕩
無所憂慮,無所畏懼
遇到任何事
無論多少,都覺得滿足
《佛遺教經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自己負責
需要練習控制自己
要能夠不受環境的誘惑
《獨立做自己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盡自己的力
能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過什麼樣的生活
能得多少就得多少
不應該得到的,不執著一定要擁有
順應所處的環境,生活就會快樂一些
《知足最滿足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知足並不等於放棄生存的權利
也不等於放棄工作的責任
更不等於放棄努力進步的機會
而是順應自然、適應社會
因應所處的環境
《是非要溫柔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與其爭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
不如善自珍惜運用自己所擁有的
《聖嚴法師心靈環保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人生的快樂和幸福
不等於物質財富的擁有
不能從經濟條件的好壞來定論
真正的財富
在於內心世界的寬廣、豁達與包容
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慈悲心
以慈悲心對待眾生
由衷地為社會、族群,乃至整個世界
奉獻自己的一份心力
《人間世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心靈的充實比物質的擁有
是更可貴的財富
《如何渡過日子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平安就是幸福
知足即有快樂
《法源血緣》
詳全文 快樂人生100帖 by 聖嚴法師-一杯茶-新浪部落 http://blog.sina.com.tw/howitzer/article.php?pbgid=2352&entryid=14730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