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法講求機緣。為什麼呢?因為現代人衣食豐足平均歲數高,物質生活條件不缺乏。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,人們對追求心靈上的成長也就沒那麼需要了。佛教常講的佛、法、僧三寶就如同現在的醫院、醫生及治病的處方籤;假如一個人沒有生病那他為什麼要去看醫生呢?同樣的,一個人從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從未深刻體驗生命中的苦難,那麼勸這樣的人們學習佛法是有困難的,就好像一個人沒有感冒卻教他吃藥一樣。所以對人說明佛法的道理要看時機,地點是否剛好符合他人的需要。就如同一個人身強體壯,你就不要強迫他去醫院看病,倒不如勸他去醫院做志工或義工都可。因此醫生對症下藥是很重要的,而且劑量不能過重也不能太少。
佛陀在金剛經裡有這樣的說明:「如等比丘!知我說法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:「佛法如同舟船一樣是用來渡人的,如果人們已在光明的彼岸或尚未需求佛法幫忙之時。我們也不要一直把自己認知上的佛法放在心上不肯放下,更何況有些道理只是因時因地而說,並非永恆正確不破的」。
所以一位好的醫生會針對病人的體質並因時因地來治病;因此同樣的病對不同的人及時間、地點,就有可能用不同的處方來治病。所以佛法的應用一旦錯過了時機,既使再正確的道理及方法也無法使當事人感同身受而得到幫助。
佛陀在金剛經裡有這樣的說明:「如等比丘!知我說法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。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:「佛法如同舟船一樣是用來渡人的,如果人們已在光明的彼岸或尚未需求佛法幫忙之時。我們也不要一直把自己認知上的佛法放在心上不肯放下,更何況有些道理只是因時因地而說,並非永恆正確不破的」。
所以一位好的醫生會針對病人的體質並因時因地來治病;因此同樣的病對不同的人及時間、地點,就有可能用不同的處方來治病。所以佛法的應用一旦錯過了時機,既使再正確的道理及方法也無法使當事人感同身受而得到幫助。
張貼留言